7月16日至20日,2025机器人外科学会年会(SRS)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我院乳腺外科主任李海燕主任医师团队代表中国机器人乳腺手术受邀出席此次大会。
本次年会吸引了来自50余个国家的2000余名顶尖医学专家及学者参会,共同探索机器人外科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
李海燕主任医师作为讲者分享了机器人乳腺手术技术的中国经验,并展示最新临床研究结果。
1.《Robotic-Assisted Aesthetic Surgery in Breast Canc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Outcomes》
机器人辅助美学治疗:技术、应用和临床效果
在乳腺癌高发病率的背景下,早期筛查和治疗技术的进步,乳房美容手术使得在有效治疗的同时兼顾乳房美观成为可能,满足了患者对身心健康与美观的双重需求。机器人手术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理想选择:通过腋下等隐蔽位置的微小切口,结合3D可视化技术实现精准肿瘤切除并确保安全切缘。与此同时,它显著提升了乳房外观自然度、NAC(乳头乳晕复合体)保留率及感觉功能(60%-85%前皮支神经保留,100%肋间神经外侧支识别),且术后几乎零出血。
李海燕指出,该技术适用于C罩杯以下的中小乳房、肿瘤-皮肤距离≥3mm且NAC未受累的患者,尤其适合需预防性切除或无需放疗的临床淋巴结阴性病例。手术通过胸肌后/乳腺前间隙剥离、即刻重建(IBR)及对侧乳房调整,实现双侧对称性。临床结果证实,患者对乳房外观、瘢痕状态及NAC外观满意度高。更重要的是,多数患者表示愿意再次选择机器人辅助手术(RNSM)。
2.《Robotic-Assisted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vs. Conventional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hort-Term Efficacy in Breast Cancer》
机器人辅助对比开放、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临床效果分析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已从传统开放手术(CAD)发展为腔镜(EALND)和机器人辅助(RALND)微创术式。李海燕团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相较于腔镜,机器人腋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DASH评分显示上肢功能和感觉更佳,同时,感觉障碍、烧灼感和上肢麻木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本次年会为我院乳腺外科提供了向国际同行展示机器人乳腺手术创新成果的窗口。“通过跨学科、多维度的探讨,我们获得诸多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更让我们明确:技术创新的核心价值是切实服务临床需求,真正造福广大患者。”李海燕表示。
未来,我院将持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有组织科研,把握前沿、赋能转化,让老百姓享受更加精准、人性化、高质量的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专家介绍
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擅长达芬奇机器人乳腺手术、腔镜乳腺手术、乳房缩小整形术、乳房再次整形术,乳头整形术、淋巴静脉吻合术及乳腺癌综合治疗。多次获得获医疗创新奖、医疗服务奖、学科建设奖、羊城好医生等。主编《乳房肿瘤美学治疗》、《普通外科》,副主编“十四五”规划研究生教材《普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主持包含国自然等基金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学术任职:国家乳腺癌规范化质控中心评审专家,国家医疗器械安全专家,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乳房重建再造及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乳房肿瘤美学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乳腺外科门诊、机器人辅助乳腺手术门诊)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盛达优配-盛达优配官网-最好的股票配资-线上股票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